《璀璨仙途》 类似章节
1, 张三丰:坐忘铭是什么?

明代养生家郑宣,写过一本很有名的《昨非庵日纂》,内中有一篇《坐忘铭》云:“常默元气不伤,少思慧烛闪光;不怒百神和畅,不恼心地清凉。不求无谄无媚,不执可圆可方,不贪便是富贵,不苟何惧公堂。” 它告诉人们,如果想要保养元气,最好的办法莫过于“常默”,因为古人有“多言伤气”的告诫。如要保持聪慧,“少思”的办法也有它一定的道理,否则思虑过度,反而使人昏昏。如果百神和畅,不怒是最重要的,因为怒则血脉逆而上行,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机制。如果心地清凉,就得彻底断绝烦恼。 后四句的见解也非常精辟深刻,催人醒悟。“求”是人在欲望驱使下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。有所求就难免出现低三下四的媚相,求财的队伍中很少精诚坦荡、为社会和他人谋利益者;而权欲过盛的求官者,必然变尊重领导为讨好上司,靠跑和送求得升迁,甚至会做出媚上欺下、弄虚作假等丧失人格的事来。这样的心理怎么能够身体健康?“执”是固执,执迷不悟之意。听不得他人的意见,自然是影响健康的。“贪”是求的发展结果,求的欲望太强了必然要贪。不贪才能对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条件感到满足,心情愉悦利于健康长寿。不贪才能不乱“伸手”,免去了“被捉”的忧虑。“苟”指见不得人的事,愧对良心的事。“不苟”才无愧于心,才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。一篇《坐忘铭》,既对心灵健康有利,也是身体健康的法宝。 原文常默元气不伤,少思慧烛内光。 不怒百神和畅,不恼心地清凉。 不求无谄无媚,不执可圆可方。 不贪便是富贵,不苟何惧君王。 味绝灵泉自降,气定真息日长。 触则形毙神游,想则梦离尸僵。 气漏形归垄上,念漏神趋死乡。 心死方得神活,魄灭然后魂强。 博物难穷妙理,应化不离真常。 至精潜于恍惚,大象混于渺茫。 道化有如物化,鬼神莫测行藏。 不饮不食不寐,是谓真人坐忘。 心忘念虑。即超欲界。心忘缘境,即超色界。心不着空,即超无色界。离此三界,神居仙圣之乡,性在清虚之境矣。 张三丰曰:此王重阳祖师十论也。无极大道,尽寓其中。空青洞天,向多有仙真来游。遗留丹诀道言以去者,此亦度人觉世之心。重阳祖师之十论,亦本斯旨也。山中人得此训言,又何必另寻瑶草,别采仙花。即此是长生药、不老丹也。恭录之,以示后之好道者。
2, 道家长生术真的有用吗

能不能长生,现在科学无法证明,也无法否定。但是能够延年益寿、强身健体这是肯定的。一、现代的体操、太极拳、瑜伽、冥想等等,都是汲取的道家修炼方面的思想,可以强身健体,这是肯定的。二、现代的养生学、养生秘方、药膳、中医学、针灸学等等,都是汲取了道家(黄帝内经)的中医学,经脉学,穴位学、人体学、炼丹学的思想,根据人体运行的规律,怎样才能更容易吸收营养。三、现代的环境学、自然学、物理学、天文学等,都是汲取了道家的风水学、星象学的思想,一般人也都能大概感知风水的好坏,比如大多数人都喜欢向阳、空气清新的环境,这其实也是一种风水,而小孩、一些比较灵性的动物感知力更强。在一个好的环境,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,没有任何杂念,吃一些富含营养的佳肴,打坐或冥想,按照生物钟的规律来安排一天的生活作息,能够延年益寿,这是必然的。古代的道士都是实践的先行者,都是实干家,他们通过炼丹服食,通过打坐修,炼吸收灵气等等,总结出来了一套套经验,比如老子的归根复命、抱元守一,庄子的心斋、坐忘、缘督、踵息、听息,葛洪的炼丹,服食等等
相关概念
炼丹
炼丹(拼音:liàn dān),汉语词语,道教主要道术之一,是近代化学物理前驱,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。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,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“仙丹”。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,用以习炼精气神,称为内丹术。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,用来服食,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,以点化自身阴质,使之化为阳气;陈师道注:“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;龙虎胎息,吐故纳新为内丹。中国炼丹名家有葛洪、陶弘景、孙思邈。
道家
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,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、庄子为代表,主张道法自然、无为自化、应物变化。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、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,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。道家以“道”为核心,认为大道无为,提出道生法、以雌守雄、刚柔并济等政治、经济、治国、军事策略,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,对中华哲学、文学、科技、艺术、音乐、养生、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汲取
汲取是动词,吸取的意思。汲:动词,从下往上打水。可以组成汲取经验、汲取营养、汲取知识等词语。